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公司电话 9:00-17:30  周一到周五
网站首页 >> 医学营养的饱腹感

医学营养的饱腹感

作者:冬泽特医 发布时间:2025-01-21 15:40:25 浏览次数:126

导读·医学营养饱腹感

医学营养里的饱腹感指的是进食后产生的一种满足感,让人感觉不再饥饿,身体发出已摄入足够食物的信号,从而抑制继续进食的欲望。

影响医学营养中饱腹感的因素

食物成分:

膳食纤维:像蔬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消化吸收相对慢,能在胃肠道内停留较长时间,带来较强饱腹感。例如燕麦,食用后能长时间维持饱腹感,让人不容易很快就又感觉饿了。

蛋白质:优质蛋白质类食物如鸡胸肉、鱼虾、豆类等,消化吸收也较慢,且具有较高的生热效应,在消化过程中能消耗更多能量,使人产生比较持久的饱腹感。

脂肪:适量的健康脂肪可增加饱腹感,但脂肪热量高,摄入过多不利于健康,像橄榄油、鱼油等不饱和脂肪相对更有益健康且能一定程度增强饱腹感。

食物体积和重量

同样热量情况下,体积大、重量足的食物更容易带来饱腹感。比如吃一大盘蔬菜沙拉,相较于吃一小块蛋糕,前者会让人感觉更饱,尽管蛋糕热量可能更高。

进食速度

细嚼慢咽时,大脑有足够时间接收饱腹信号,能及时感知到已经吃饱了,而狼吞虎咽往往容易吃多了才感觉到饱,甚至已经过度进食了。

医学营养中利用饱腹感的意义

医疗知识解答

控制体重:合理利用饱腹感强的食物,能帮助减少热量摄入,避免过度进食,利于维持健康体重,对减肥或防止体重增加都有帮助。

稳定血糖:饱腹感强的食物多消化吸收相对平稳,有助于避免血糖快速波动,使血糖维持在较稳定水平,尤其对糖尿病患者等血糖需要调控的人群很重要。

保证营养均衡:通过选择合适的、能带来饱腹感的食物,可以在保证摄入充足营养的同时,避免因饥饿而随意进食一些不健康的零食等,有助于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障营养均衡摄入。

医学营养饱腹感的作用

01控制进食量

当产生饱腹感后,人们会自然地减少食物摄入,有助于防止过度进食,从而避免摄入过多热量,对控制体重、预防肥胖很关键。比如在吃了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后,容易较快出现饱腹感,就不容易再大量进食高热量的零食等。

02调节饮食节奏

合理的饱腹感能让进食节奏更规律,避免短时间内频繁进食。像一日三餐正常吃饱后,能维持几个小时不觉得饿,使肠胃等消化器官可以按节奏进行消化、吸收等工作,利于维持消化系统正常运转。

03稳定血糖水平

有饱腹感意味着食物摄入相对合理,不会一次性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等导致血糖急剧升高,使血糖在进食后能相对平稳地变化,对预防糖尿病等血糖相关疾病有积极意义。

04利于营养均衡摄入

适度的饱腹感能提醒人们摄入足够且多样的食物来达到这种满足感,促使人们搭配谷类、蔬菜水果、蛋白质类食物等,避免因总感觉饥饿而只大量吃单一的高能量食物,利于实现营养的均衡搭配。

医学营养饱腹感的作用是否适用于所有人?

01.适用的情况

对于大多数健康人群而言是适用的。比如普通成年人通过饱腹感来控制进食量、调节饮食节奏,帮助维持正常体重以及保障消化系统有序工作等。还有想要控制体重、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人,合理利用饱腹感去选择饱腹感强的食物,避免热量超标,利于达成目标。

02.不适用的情况

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像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身体代谢速度过快,即便已经有饱腹感,可能很快又会感到饥饿,难以依靠正常的饱腹感来控制进食量和节奏。还有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不佳时,即便吃饱了,也可能因为血糖波动等原因,很快又有进食欲望,饱腹感起不到应有的调节作用。

特殊生理阶段的人群:例如孕妇,孕期身体对营养需求增加,有时即便有了饱腹感,为了满足胎儿发育需要,还得按照营养要求继续适量进食。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食量变化较大,有时饱腹感不能准确反映其真实的营养需求,也可能出现刚有饱腹感不久又需要进食的情况。

老年人:部分老年人胃肠功能衰退,消化吸收能力变弱,饱腹感的产生和持续时间可能不太规律,对进食量等的调节作用也会受到影响,有的老年人可能感觉吃饱了,但实际摄入营养不足。

素材来源网络,如侵删

医学营养

版权所有 © 上海冬泽特医食品有限公司    沪ICP备1500635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