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治疗的“隐形良药”:精准干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于“营养”的认知经历了一次质的飞跃。从最初仅仅关注营养缺乏病的防治,到如今将营养作为一种辅助甚至核心治疗手段,临床营养学正逐渐成为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01
营养与疾病
你忽视的“健康支柱”
营养不仅是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条件,更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恢复息息相关。机体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时,免疫力会明显下降,抵抗疾病的能力随之减弱。而在临床治疗中,医源性营养不良更是需要警惕的“隐形杀手”。
例如,住院患者往往因为手术、感染、肿瘤等疾病导致能量消耗增加,或者因胃肠道功能减退而难以摄入足够的营养。营养不良不仅会延缓伤口愈合、增加并发症,还可能延长住院时间,甚至提高死亡率。
因此,临床营养干预应运而生,它通过科学的途径和方法,为患者提供精准的营养支持,保障他们的康复之路更加顺畅。
02
临床营养干预
肠外与肠内的双重利器
临床营养干预主要包括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两大类,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与适用场景:
1. 肠外营养:绕过消化道的“生命通道”
肠外营养是通过静脉输注营养液,直接为患者提供所需的营养,特别适用于胃肠道功能不佳的患者。其优势在于快速改善营养状态,维持蛋白质和能量平衡。然而,由于它无法刺激肠道功能,长期使用可能引发肠道屏障受损、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常见途径包括:
外周静脉置管(PVC):
简便经济,但不宜长期使用。
中心静脉置管(CVC):
适合重症患者,输注高浓度营养液。
经外周静脉至中心静脉导管(PICC):
长期应用的理想选择。
2. 肠内营养:符合生理的“肠道守护者”
肠内营养是通过胃肠道摄入营养物质,更符合人体的生理状态,有助于保护肠道屏障,降低感染风险。它被广泛应用于功能正常但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如术后恢复期或危重症患者。
常见途径包括:
经口、鼻胃管、鼻肠管
胃造口、空肠造口
肠内营养的制剂也在不断精细化,从整蛋白型的标准制剂,到针对特殊疾病设计的医学用途食品,为不同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营养解决方案。
03
营养干预的临床应用
精准供给,助力康复
在不同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临床营养干预展现了其显著的疗效:
手术患者:营养支持有助于术后伤口愈合,减少感染风险。
肿瘤患者:通过满足机体的能量需求,可缓解恶病质,改善生活质量。
危重症患者:精准的营养干预可降低分解代谢,维持器官功能。
慢性疾病患者:例如糖尿病、肾病,通过控制营养摄入,提高疾病管理效果。
实施要点:
1、个性化制剂选择:依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营养制剂和输注途径。
2、持续监测与调整:通过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症状,动态调整干预方案。
3、并发症管理:及时识别和处理输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如高血糖、感染等。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临床营养治疗已逐步形成完善的体系。在多学科协作下,营养干预方案日趋精准化,满足了不同疾病、不同阶段患者的需求。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精准营养支持”将成为未来的主流,使每位患者都能获得量身定制的营养方案。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营养支持并非可有可无的“配角”,而是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的“隐形良药”。科学合理的营养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机体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最终让患者重获健康与活力。
在未来,我们期待临床营养学不断突破,为医疗事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让我们一起重视营养的力量,让每一次治疗都更有成效!
素材来源网络,如侵删
- 2款罕见病特医食品通过注册... 2025-01-23
- 近日,两款分别适用于苯丙酮尿症、甲基丙二酸血症和丙酸血症罕见病患儿食用的特医食品获得产品注册,实现国产产品零的突破,有利于提升罕见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