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公司电话 9:00-17:30  周一到周五
网站首页 >> 健康科普丨重症医学中常用的营养支持方法: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

健康科普丨重症医学中常用的营养支持方法: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

作者:冬泽特医 发布时间:2024-12-18 15:59:07 浏览次数:164

在重症医学领域,营养支持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治疗措施。对于无法自主进食或摄入营养不足的重症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能够维持或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支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修复受损组织,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症医学中常用的营养支持方法,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重症医学中

常用的营养支持方法有哪些

一、肠内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途径为患者提供营养物质的方法。对于ICU患者来说,如果消化道功能良好且没有禁忌症,肠内营养是首选的营养支持方式。其优点包括符合生理特点、减少感染风险、操作相对简单等。

1.肠内营养的适用对象

-可以正常经口摄食,但单靠吃饭不能满足身体高营养需求的患者。

-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经口摄食,但肠道功能正常的患者,通过放置鼻胃管、鼻空肠管等进行营养支持。

-胃肠道功能有一定损伤,但并未完全丧失的患者,如胃肠癌患者或者进行了胃肠道手术的患者等。

2.肠内营养的途径

-口服:对于能够自主进食的患者,口服是最自然方便的肠内营养方式。

-鼻饲:通过鼻胃管或鼻空肠管将营养制剂输注到患者的胃肠道内。鼻饲方式有效,营养消化吸收率高,但需注意防止反流和误吸。

-造瘘:对于需要长期营养支持的患者,可以通过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或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将营养管置入胃腔或空肠上段,进行长期的肠内营养支持。这种方式安全性较高,服用感觉更佳。

3.肠内营养的注意事项

-评估胃肠道功能:在给予肠内营养前,医护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确保患者具备消化吸收能力。

-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如整蛋白型、短肽型或氨基酸型等。

-输注速度与浓度:营养制剂的浓度应由稀到浓,输注速度应逐渐递增,避免引起患者不适。

-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耐受性:密切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耐受性,及时调整营养方案。

二、肠外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是指通过静脉途径为患者提供营养物质的方法。在患者无法耐受肠内营养或肠内营养无法满足需求时,肠外营养成为必要的选择。其优点在于能够直接提供营养物质,避免肠道负担,但也可能带来一些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等。

1.肠外营养的适用对象

-由于广泛小肠切除、小肠疾病、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等原因无法进食或通过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的患者。

-接受大剂量放、化疗的营养不良患者。

-进行骨髓移植的患者。

-无法进行或不能耐受肠内营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

-消化道功能障碍的严重营养不良患者。

2.肠外营养的输注途径

-周围静脉输注:适用于短期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

-中心静脉输注:包括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途径,适用于需要长期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

3.肠外营养的注意事项

-评估营养需求和静脉通路情况:在给予肠外营养前,医护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营养需求和静脉通路情况。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确保静脉通路畅通无阻,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配制营养液: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等成分,确保营养液的配比合理。

-无菌操作:肠外营养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以避免感染。

-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电解质平衡: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血脂、肝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营养方案。

三、营养支持的注意事项

1.适宜的营养支持时机:在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后,依据营养评估结果,按计划供给需要营养。

2.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目标,制定个性化的营养目标和支持方式。

3.营养教育的普及:纠正患者及家属的误区,提高他们对营养支持的认识和配合度。

综上所述,重症医学中的营养支持方法主要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满足患者的代谢需求,促进组织修复,增强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和生存率。

素材来源网络,如侵删

肠外营养

版权所有 © 上海冬泽特医食品有限公司    沪ICP备1500635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