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肠外营养治疗期间预防再喂养综合征
PART.01概述
营养支持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疾病的预防、治疗及预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需营养支持,但又不能或不宜经肠道进行营养支持者,可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在肠外营养支持期间如何预防再喂养综合征,必需做好相关的评估和监测。
PART.02概念
一、肠外营养(PN)及再喂养综合征(RFS)的概念
肠外营养(PN):是指通过胃肠道以外途径(即静脉途径)提供营养的方式合理的PN能满足患者对能量和蛋白质的需求,调整氮平衡状态,促进蛋白质合成,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再喂养综合征(RFS):是一种由营养治疗引起的代谢失调,主要表现为血清电解质变化及多种临床症状(如外周水肿,心、肺功能衰竭等),多由代谢变化和体液失衡造成。任何连续数日营养摄入不足的患者,或因危重病或大手术而产生代谢异常的患者,均可能存在RFS风险。
PART.03识别
二、识别RFS
2020年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发布RFS共识,明确了RFS的风险评估标准及具体危险因素。
三、实验室检查及电解质补充
对RFS高风险患者,营养治疗前应检测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及心电图检查。适当补充电解质和维生素B1,以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于高危和极高危RFS患者,即使磷酸盐浓度在正常范围低限,也应考虑预防性补充磷酸盐。
四、监测
对存在RFS中度及以上风险者,需在PN治疗前3d每日监测血电解质水平,随后每2~3天检测1次。RFS高风险患者每日持续监测心率或心电图。重症患者同时监测C反应蛋白(CRP)及血电解质水平,当血电解质水平<最低参考值的20%以上时,应考虑额外补充。
资料来源
1.《外科学》;
2.肠外营养中电解质补充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素材来源网络,如侵删
- 聚焦成人营养健康 创新融合... 2024-11-21
-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简称“特医食品”)逐渐引起各方的重视。在大食物观的指引下,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