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公司电话 9:00-17:30  周一到周五
网站首页 >> 重视营养支持,维持重症患者生命线

重视营养支持,维持重症患者生命线

作者:冬泽特医 发布时间:2023-09-20 08:35:29 浏览次数:405

危重症患者病情紧急危重,身体机能严重受损,其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会导致机体消耗更多能量,代谢速度加快,进而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如果不及时干预,很大概率会对患者的免疫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所以,对于危重症患者,如胃肠道功能允许,应尽早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不但可以改变营养不良,还可以保持肠道功能的完整性,避免肠道菌群紊乱、肠内细菌移位导致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接下来,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分享经验。

一、重症患者该如何实施营养支持呢?


二、肠内营养支持的通路该如何选择?

1、选择的原则:满足肠内营养的需要;置管方式尽量简单、方便;尽量减少患者痛苦,使其舒适;有利于长期带管。

2、主要途径:鼻胃管、鼻肠管、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或术中胃/空肠造口。

临床上最多见的是采用常规的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但在实施过程中常发生腹胀、胃储留、返流、误吸等并发症。现在,国内研究发现高龄患者,使用幽门后喂养,能降低呕吐、返流、误吸、腹胀腹泻、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少胃残余量增多导致的喂养中断事件。

三、喂养耐受性该如何管理呢?

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t,FI)指在肠内营养过程中,发生呕吐、腹泻、便秘、高胃残余量等症状,以及其它任何临床原因引起的对肠内营养的不耐受。虽然喂养不耐受≠肠道并发症,但是在临床肠内营养实施过程中FI是最常出现的问题,从而影响营养的摄入和实施。所以,我们要做好喂养耐受性的管理。通过对胃肠功能量化评分,患者体位管理,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性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配方和喂养途径。也可以借助B超,测定动力,通过对肠道宽度、厚度、活动度的检查有效评估肠道功能,监测喂养耐受情况。

四、再喂养综合征需要提高警惕吗?

再喂养综合征(refeeding syndrome RFS),通常发生在喂养后的72小时内,表现以低磷血症为主的电解质紊乱和全身多系统的临床症状,是营养支持潜在的致命性症候群,危重患者在高应激、高代谢状态下更易发生,且与其不良预后、病死率增加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ICU患者再喂养综合征发生率为30%~59%,病死率为26%~100%。所以,在给危重患者实施营养支持中,要警惕再喂养综合征的发生。

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通过营养风险的筛查、营养评估、营养干预、动态监测,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胃肠状态以及原有基础疾病,给予合适的个体化的动态的营养支持,维持危重患者的生命线。

来源: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

肠内营养

版权所有 © 上海冬泽特医食品有限公司    沪ICP备1500635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