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牛奶过敏管理新知发表
新一期《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刊载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床专家的综述报道,文章针对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带来的严峻挑战,系统总结了近20年国内外牛奶蛋白过敏的研究进展,结合临床实践,提出“全程、序贯、主动的营养干预策略”,主张在常规牛奶蛋白过敏诊疗基础上,强调母乳喂养、科学辅食添加、食物多样化、配方序贯以促进口服免疫耐受。
一、儿童牛奶过敏问题高发
据统计,过敏性疾病在人群中的总体发生率高达30%,其中食物过敏占比可达10%,而在婴幼儿时期,牛奶是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之一,全球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生率为2.5%~3.0%,国内报道0~3岁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发生率为0.83%~3.50%或更高。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牛奶蛋白过敏,已成为儿科领域的重要课题。
二、牛奶过敏影响儿童营养
与健康儿童相比,患有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幼儿更易出现生长迟缓和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过敏并发的炎症反应一方面导致胃肠道通透性增加,营养物质过多流失,营养吸收利用度下降;另一方面可造成内分泌功能紊乱,生长发育相关的激素分泌不足或抵抗,导致生长发育缓慢。
由于低敏配方区别于普通配方的口感,部分患儿存在喂养困难,或因奶量不达标,不能满足适宜的能量和营养素需求。
此外,回避牛奶饮食作为牛奶蛋白过敏的治疗手段,可能会限制食物种类,假如再有不合理的配方替代,很可能导致患儿能量、蛋白质以及其他关键营养素的不足,而无法保证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充足均衡营养。
三、牛奶过敏营养管理新知
营养支持治疗在牛奶蛋白过敏干预中占据核心地位。然而,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过于依赖蛋白低敏配方,忽视了辅食的添加和喂养行为的培养,容易出现过敏原过度回避或回避不当、低敏配方更替不合理等情况,延长了过敏病程,还可能造成患儿营养不良。因此,需要采取更为全面和系统的策略。
随着食物过敏疾病研究的深入,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营养管理模式发生了转变,由既往传统模式(即被动地回避过敏原),转为新的主动管理与预防模式,即通过替代配方的序贯治疗、母乳喂养的干预、科学的辅食添加、食物多样化、营养素的补充应用,促进口服免疫耐受的建立,缩短疾病进程,并通过定期的营养评估和生长监测,保障牛奶蛋白过敏婴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
1、牛奶蛋白过敏全程营养管理
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全程营养管理过程包括食物过敏的预防、早期诊断牛奶蛋白过敏、准确的营养评估、规范的营养干预以及定期的营养监测随访。
婴幼儿免疫耐受的建立往往需要3~5年时间,且此阶段是其生长发育的黄金期,确保营养充足与均衡成为重中之重。
应为患儿提供全面的营养干预计划,兼顾医疗状况、食物避免策略、健康均衡饮食理念、适宜年龄层的营养需求、家庭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实现“全程、序贯、主动”的个体化营养干预,直至患儿建立口服免疫耐受。
2、牛奶蛋白过敏序贯配方替代
一旦确诊牛奶蛋白过敏的人工(或混合)喂养婴幼儿,回避牛奶整蛋白的同时需要低敏配方(水解蛋白或氨基酸配方)进行营养替代。
对于轻中度患儿,推荐选用深度水解配方(eHF);而对于重度过敏和不能耐受 eHF的患儿,则选用氨基酸配方(AAF);不推荐适度水解配方(pHF)和羊奶配方作为替代。
初始疗程至少应持续6个月,或诊断后9~12月龄。并需强调早期、足量的治疗对于预防症状反复、缩短口服免疫耐受形成时间的重要性。
牛奶蛋白过敏的营养治疗秉承序贯配方理念。初始疗程结束后,根据患儿过敏症状体征、生长发育评估、目前饮食习惯或sIgE 检测等情况,按照配方蛋白水解程度序贯过渡转奶(从 AAF➝eHF➝pHF➝整蛋白配方)。部分国外指南建议维持低敏配方至少到2岁。
3、整蛋白耐受建立评估
足量序贯地回避替代治疗后,需要重新进行口服激发试验(OFC),以评估是否建立耐受并再次引入整蛋白配方。推荐依据《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中的牛奶过敏指南》(iMAP)指南的“牛奶蛋白梯度引入”实例,逐渐从少量开始逐步增加牛奶蛋白的摄入量,来评估其牛奶耐受性。
4、母乳喂养与过敏预防
在过敏预防方面,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究显示,母乳喂养能有效降低牛奶蛋白过敏的风险。
首先,母乳作为人体的同种蛋白质,对婴幼儿免疫系统无刺激作用。
其次,母乳中包含母亲所摄取食物的特异性抗原,即便微量,也能适当刺激婴儿的免疫系统,促进免疫发育和免疫耐受。
此外,母乳中的低聚糖、分泌性IgA、细胞因子、益生菌等成分,均有助于降低婴儿食物过敏的风险。
因此,母乳喂养的婴儿一般不建议停母乳,可根据母亲试验性口服回避激发(EDA-OFC)试验结果建议母亲膳食回避的程度,并为回避膳食的母亲提供有缺乏风险营养素的补充策略。
5、敏宝辅食添加策略
除了母乳喂养外,适时的辅食添加及食物多样化同样是预防过敏的重要环节。
研究显示,早期、持续规律地引入多种易致敏食物蛋白可能帮助降低食物过敏风险,婴儿期的食物多样化,尤其是易致敏食物的多样化,可以帮助降低未来食物过敏和过敏性疾病风险。
建议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幼儿在4~6月龄添加辅食,不建议延迟添加或盲目回避易过敏食物。
辅食添加原则与正常婴幼儿相同,应从富铁食物开始,逐渐增加食物量和种类、改变食物形状质地。
引入新食物时需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在辅食添加初期减少不必要的配方转换,避免混杂因素影响。
6、营养摄入足量推荐
对于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特别是合并营养不良),应在明确诊断的早期和营养治疗的进程中定期进行营养和生长发育评估,监测营养干预疗效。
针对牛奶蛋白过敏可能引起的营养不良问题,首要任务是确保患儿摄入充足的营养素。对于纯配方奶喂养的患儿,配方奶的摄入量应至少达到其营养需求量的90%。
具体而言,0~6月龄的患儿应摄入配方奶120~150ml/kg/d;6个月龄后开始添加辅食时,配方奶的日摄入量应维持在600~800ml;接近1岁,开始三顿辅食后,配方奶的日摄入量可降至500~600ml。
若患儿摄入量不足,可适度提高配方奶的能量密度,但务必注意控制渗透压和脂肪含量,避免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文章来源:(项盈贾雪琦洪莉,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5, 59(6): 780-785)
- 健康消费新趋势:特医食品如... 2025-06-22
- 近日,商务部、国家卫健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简称特医食品)纳入重点发展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