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专家共识建议20条
为早产儿尤其是极/超早产儿提供充足和均衡的营养是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和改善远期预后的物质基础,肠内营养是最佳的营养方式。早产儿生后早期胃肠道发育不成熟,需要肠外营养(PN)以满足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需求。而长时间PN,尤其是全肠外营养(TPN)会导致严重的PN相关并发症。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专家共识 (2024年)》从早产儿肠内营养的目标、过渡期的肠内营养、稳定生长期的肠内营养、肠内特殊营养素的补充及肠内营养的监测等5个方面提出20条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1:早产儿肠内营养能量摄入应达到每日115~140 kcal/kg;在保证蛋白和其他营养素摄入充足的情况下,最高不超过每日160 kcal/kg(A1)。
推荐意见2:早产儿肠内营养蛋白质摄入应达到每日 3.5~4.0 g/kg,生长缓慢的早产儿,最高可达每日 4.5 g/kg,蛋白能量比为 2.8~3.6 g/100 kcal, 以达线性生长目标(B1)。
推荐意见3:早产儿全肠内喂养量为每日150~ 180mL/kg,且持续48h以上。需评估个体差异及实际营养需求,最低不少于每日135 mL/kg(B2)。
推荐意见4:生后 24 h 内应尽早开始肠内营养,生后2~4 d可进行微量肠内喂养(B1)。
推荐意见5:先天胃肠道畸形或肠梗阻时须禁食(GPS)。
推荐意见6:亲母母乳是早产儿肠内营养的首选;VPI 或 VLBWI 没有或不能得到足够的亲母母乳时,可选择捐赠人乳进行肠内营养(A1)。
推荐意见7:在亲母母乳和捐赠人乳均不可获得时可选用配方奶粉喂养,VLBWI选用早产儿配方奶粉进行肠内营养(B1)。
推荐意见8:对胎龄≤32周的早产儿,推荐经胃管间断喂养方式;胎龄33~34周的早产儿,推荐启动经口喂养(A1)。
推荐意见9:推荐早产儿肠内喂养间隔时间为2~3 h(B2)。
推荐意见10:对VLBWI且无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推荐在生后2~4 d后开始增加喂养量(A1)。
推荐意见11:对母乳喂养的早产儿,推荐每日20~30 mL/kg的速度增加喂养量(A2)。
推荐意见12:使用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或早期添加牛乳来源的母乳强化剂(HMF)时(母乳喂养量每日50~80 mL/kg),推荐以每日不高于20mL/kg 的速度增加喂养量(GPS)。
推荐意见13:需使用HMF的早产儿在标准强 化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强化方案,以满足早产儿个体化的营养需求,支持早产儿的体格生长(A2)。
推荐意见14:出生早期且喂养耐受良好即可给予口服补充维生素A(vitamin A, VitA),总摄入量为每日 1333~3300 IU/kg (视黄醇酯每日400~ 1000 μg/kg)(B2)。
推荐意见15: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多胎婴儿,出生早期(生后1周)且喂养耐受良好即可给予维生素D(vitamin D, VitD)400~1 000 IU/d(10~ 25 μg/d),3个月后改为400 IU/d(10 μg/d)(B2)。
推荐意见16:对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耐受良好者,2周龄开始可口服补充铁剂,预防量为每日 1~2 mg/kg,贫血治疗量每日2~3mg/kg, 添加含铁半固体食物后,继续补充铁元素持续至生后1~2岁(A1) 。
推荐意见17:如果满足所有安全要求,早产儿可使用多菌株益生菌或单菌株联合益生元或乳铁蛋白组合(C2)。
推荐意见18:推荐常规对早产儿进行喂养评估,选择性监测胃潴留情况(B1)。
推荐意见19:定期监测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头围。在生后1~2周内每天监测体重1~2次;体重稳定增长期每周监测体重2~3次,每周监测身长和 头围1次。推荐应用体重增长速度和胎龄别体重的Z评分来纵向评估体重增长(GPS)。
推荐意见20:推荐定期监测血液营养代谢指标,结合体格生长指标纵向评估营养状态(GPS)。
参考文献:《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专家共识 (2024年)》
素材来源网络,如侵删
肠内营养
- 【新闻】《太原市特殊医学用... 2024-12-19
- 12月13日下午,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太原市食品安全学会联合举办《太原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经营管理指南(讨论稿)》研讨会。会议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