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外营养疗法临床应用指南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态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为了加强对医院肠道外营养疗法临床应用的管理、规范临床肠道外营养疗法的使用,制定本使用指南。
一、肠外营养疗效显著的强适应症
(一)胃肠道梗阻。
(二)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
1、短肠综合征:广泛小肠切除>70%-80%;
2、小肠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肠缺血、多发肠瘘;
3、放射性肠炎;
4、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
(三)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MODS,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痹未消除、无法完全耐受肠内营养,则属肠外营养适应症。
(四)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二、肠外营养支持有效的适应症
(一)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患者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小时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充足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
(二)肠外瘘:在控制感染、充分和恰当的引流情况下,营养支持已能使过半数的肠外瘘自愈,确定性手术成为最后一种治疗手段。肠外营养支持可减少胃肠液分泌及瘘的流量,有利于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三)炎性肠道疾病:Crohn氏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病人处于病变活动期,或并发腹腔脓肿、肠瘘、肠道梗阻及出血等,肠外营养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可缓解症状、改善营养,使肠道休息,有利于肠粘膜修复。
(四)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对于体重丢失10%(平均体重)的病人,应于术前7-10天进行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直至术后改用肠内营养或恢复进食为止。
(五)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1、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应进食量不足导致营养负平衡,肝硬化或肝肿瘤围手术期、肝性脑病、肝移植后1-2周,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者应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表1)。
2、肾功能不全:急性分解代谢性疾病(感染、创伤或多器官功能衰竭(表2)、慢性肾衰透析病人合并营养不良,因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而需肠外营养支持(表3)。慢性肾衰透析期间可由静脉回输血时输注肠外营养混合液。
3、心、肺功能不全:常合并蛋白质-能量混合型营养不良。肠内营养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临床症状和胃肠功能,可能有利于心衰病人(尚缺乏证据)。COPD病人理想的葡萄糖与脂肪比例尚未定论,但应提高脂肪比例、控制葡萄糖总量及输注速率、提供蛋白质或氨基酸(至少1g/kg.d),对于危重肺病病人应用足量谷氨酰胺,有利于保护肺泡内皮及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减少肺部并发症。
4、炎性粘连性肠梗阻,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4-6周,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缓解梗阻。
三、肠外营养的禁忌症
1、胃肠功能正常、适应肠内营养或5天内可恢复胃肠功能者
2、不可治愈、无存活希望、临终或不可逆昏迷病人。
3、需急诊手术、术前不可能实施营养支持者。
4、心血管功能或严重代谢紊乱需要控制者。
四、肠外营养输注途径
选择合适的肠外营养输注途径取决于病人的血管穿刺史、静脉解剖条件、凝血状态、预期使用肠外营养的时间、护理的环境(住院与否)以及原发疾病的性质等因素。住院病人最常选择短暂的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穿刺插管;非住院环境的长期治疗病人,以经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置管,或植入皮下的输液最为常见。
(一)经外周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适应症:
1、短期肠外营养(小于2周)、营养液渗透压低于1200mOsm/LH2O者;
2、中心静脉置管禁忌或不可行者;
3、导管感染或有脓毒症者。
优缺点:该方法简便易行,可避免中心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且容易早期发现静脉炎的发生。缺点是输液渗透压不能过高,需反复穿刺,易发生静脉炎。故不宜长期使用。
(二)经中心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
1、适应症:肠外营养超过2周、营养液渗透压高于1200mOsm/LH2O者。
2、置管途径:经颅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上肢的外周静脉达上腔静脉。
优缺点:经锁骨下静脉置管易于活动和护理,主要并发症是气胸。经颅内静脉置管使转颈活动和贴敷料稍受限,局部血肿、动脉损伤及置管感染并发症稍多。经外周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贵要静脉较头静脉宽、易置入,可避免气胸等严重并发症,但增加了血栓性静脉炎和插管错位发生率及操作难度。不宜采用的肠外营养途径为颈外静脉及股静脉,前者的置管错位率高,后者的感染性并发症高。
(三)经中心静脉置管皮下埋置导管输液。
五、肠外营养系统
(一)、不同系统的肠外(多瓶串输、全合一、隔膜袋):
1、多瓶串输:多瓶营养液可以“三通”或Y型输液接管混合串输,虽简便易行,但弊端多,不宜提倡。
2、全营养混合液或全合一:全营养液无菌混合技术是将所有肠外营养日需成分(葡萄糖、脂肪乳剂、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先混合在一个袋内,然后输注。此法使肠外营养液输入更方便,而且各种营养素的同时输入对合成代谢更合理。由于聚氯乙烯袋的脂溶性增塑剂可致一定的毒性反应,聚以烯醋酸酯已作为目前肠外营养袋的主要原料。为保证全营养混合液内各成分的稳定性,配制时应按规定的顺序进行。
3、隔膜袋:近年来新技术、新型材质塑料(聚乙烯/聚丙烯聚合物)已用于肠外营养液成品袋生产。新型全营养液产品(两腔袋、三腔袋)可在常温下保存24各月,避免了医院内的污染问题。能够更安全便捷用于不同营养需求病人经中心静脉或经周围静脉的肠外营养液输注。缺点是无法做到配方的个体化。
(二)、肠外营养配液的成分根据病人的营养需求及代谢能力,制定营养制剂组成。
(三)、肠外营养的特殊基质现代临床营养采用了新的措施,进一步改进营养制剂以提高病人耐受性。
为适应营养治疗的需求,对特殊病人提供特殊营养基质,以提高病人免疫功能、改善肠屏障功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新型特殊营养制剂有:
1、脂肪乳剂:包括结构脂肪乳剂、长链、中链脂肪乳剂及富含ω-3脂肪酸的蒸发乳剂等。
2、氨基酸制剂:包括精氨基酸、谷氨酰胺双肽和牛磺酸等。
素材来源网络,如侵删
- 总局发布食品领域案件查办执... 2024-12-25
- 1.总局发布《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查办通用指南》和《食品安全执法办案指南(一)》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首批制定发布了《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