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营养治疗,优选肠内营养
老年人、恶性肿瘤、危重症、创伤、大面积烧伤、腹部大手术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是营养不良(本文特指营养不足)的高发人群,他们可能都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消瘦、低蛋白血症;免疫功能降低,易感染;伤口愈合不良;手术、放化疗等耐受性下降等。
这些问题用药不能完全解决,结合正确的营养治疗可以给他们带来好的治疗结果!营养治疗通常分为肠内营养治疗以及肠外营养治疗2个方式。
肠外“营养针”治疗
大家常讲的“营养针”指的是肠外营养治疗。说到“营养针”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打葡萄糖,然而,单单一个葡萄糖真的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吗,答案是:“无法满足人体需求”,比如说一个60kg的人,如果完全禁食,大约需要250g糖来提供热量。250g糖,就是10%的葡萄糖2500ml,5%的糖5000ml,所以,单单靠葡萄糖根本没法满足人的机体需求。又有人说可以静脉输入氨基酸,我们用氨基酸是为了合成蛋白质,但是如果在没有糖、脂肪提供足够能量的情况下,一部分氨基酸可能会被挪用去提供热量。又或者是脂肪乳,单纯脂肪乳亦无法满足机体营养需求,脂肪乳输入人体内后如果超过了人体清理的能力,就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皮疹、外周静脉炎、嗜睡、发热、等不良反应。
肠内营养治疗
肠内营养治疗是指经口服或管饲途径,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物质的一种营养支持治疗方式。肠道被视为机体的一道重要防线和“中心器官”,肠道上皮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在住院患者整体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尽早的肠内营养却能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能防止肠道细菌移位,避免肠源性感染。
肠内营养通常会使用各种各样的肠内营养制剂,相比普通食物,肠内营养制剂拥有化学成分明确、搭配合理、营养全面、易于消化和吸收、无渣或渣少,粪便量显著减少不含乳糖,适用于乳糖不耐受者,可滴注管饲喂养(或营养泵)等特点。
由此可见,相比单调的“营养针”,肠内营养可以更好的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
肠外“营养针”和肠内营养该怎么选?
临床营养学经过多年的发展,走到今天,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更像是从敌对走向握手言和、并肩作战的战士,合理运用肠内与肠外营养,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改善临床结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在营养治疗5阶梯中,只要有肠道功能,我们就首选肠内营养,如果患者三天内营养治疗无法达到目标量的60%,就上一个台阶。
如果我们发现病人近期内经口摄入无法满足目标需要量的60%,一般建议经过管饲途径补充肠内营养,但往往这时病人和家属表示不愿意,更宁愿“打营养针”,殊不知有时也会造成患者加剧病情。
如果病人长时间依赖静脉营养,而经肠道摄入又极少,会导致病人肠道的“失用性萎缩”,如肠粘膜萎缩、肠道菌群失调、肠道细菌移位、消化系统功能退化等,出现肠源性感染的风险高,肠道免疫屏障功能减弱,对疾病的抵抗力变差,病人的治疗、预后可能更差;或当再次进行肠内营养时容易出现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不适,病人 “虚弱的肠道”会呈现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现象。
不管是肠内营养还是肠外营养治疗,两者的共同目的都是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不一味地拒绝管饲,不过分地寄希望于静脉营养,两者肩并肩作战实现营养治疗最优化才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素材来自网络,如侵删
肠内营养
- 总局多措助企,推进特医食品... 2024-11-26
- 总局多措助企,推进特医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简称特医食品)产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在特殊人群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