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公司电话 9:00-17:30  周一到周五
网站首页 >> 特殊食品安全监管 了解“特” 掌握“软” 把住“点”

特殊食品安全监管 了解“特” 掌握“软” 把住“点”

作者:冬泽特医 发布时间:2022-01-12 10:48:14 浏览次数:1522

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奶粉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作为“一老一小”的代表性食品,有着特殊的意义和要求。特殊食品作为重要食品品类之一,社会关注度高、舆情燃点低,易发生系统性、区域性的风险。如何确保特殊食品“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协同共治。

特殊食品“特”在哪里?✦

特殊食品,首先要认识它的基本属性。掌握和了解“特”在哪里,是认识一个行业和产业的基础,也是做好特殊食品安全监管的前提,更是促进行业发展和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

首先,特殊食品是落实“四个最严”的主要品类。“四个最严”的第一个最严是最严谨的标准。只有严谨的标准,才能产出安全的食品,这是最科学的要求。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奶粉实行国家注册、省级许可,有规范、健全的标准和标准体系,这是普通食品所不具备的。

其次,特殊食品是监管工作“重点”中的“重点”。“一老一小”牵动人心,社会关注度高。从三鹿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来看,针对婴幼儿的配方奶粉和老年人的保健食品一旦发生不安全事件,危害程度大、影响范围广,易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基于此,在顶层设计上,市场监管总局专门设立特殊食品司,专门负责“一老一小”常用食品的监管,各省监管部门也从生产和经营环节设置专门机构监管特殊食品,无不说明特殊食品的极其重要性。

其三,特殊食品更加突出“事前、事中”监管。特殊食品生产企业代表了食品行业较高的技术水平,生产企业都具备现代化的工厂、设施设备和专业的从业人员,这在其市场准入前,即“事前”的注册和生产许可审批前都要进行严格的现场核查和技术验证,以确保符合产品生产准入条件。“事中”监管也不例外,市场监管总局已第二轮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体系检查做到全覆盖,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每年对婴粉生产企业体系检查做到全覆盖。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按体系检查要求,每年也要达到20%以上,这都是加强“事前、事中”监管的有效举措,这对保障特殊食品质量安全十分重要。从另一个意义上讲,特殊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不能放在“事后”监管,虽然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显然与老百姓的期望相差甚远。

特殊食品“软”在哪里?✦

近年来,特殊食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和保健食品在国家监督抽检中合格率最高。但特殊食品在生产、流通及监管等方面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重视的问题,避免流于“软”。

在生产环节上,不安全风险依然存在。在安全意识方面,部分生产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淡薄,质量管理意识不强,在法律法规和制度方面存在执行和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在能力建设方面,生产过程管理水平不高,对细节的关注和管理不到位,管理制度落不到实处,硬件设施维护不及时,各种生产过程记录不完整或者不符合要求。在生产投入方面,人员和设施设备投入,配备的设备设施不能满足原料贮存条件要求,检验员呈现较大的流动性,部分企业检验能力不足,这让终端产品风险无法得到根本消除。

在流通环节上,不规范行为仍然存在。在规范经营上,特殊食品销售者在特殊食品专区(专柜)销售执行不到位,存在专区(专柜)混放普通食品;保健食品标注用语指南执行不到位,部分保健食品标签主展示板面未划出明显警示用语区、警示用语版面无明显色差等。在依法经营上,保健食品行业非法声称、夸大虚假宣传、非法会销营销等行为仍未得到根除。

在监管责任上,不到位问题仍然存在。机构改革后,有的市县执法队伍未有效整合,基层监管力量薄弱,业务能力不强,专业水平不高,难以发现较深层次的问题。同时,特殊食品监管队伍也存在不稳定性,人员流动性大、更新较快,监管新人多,业务知识和监管能力亟待提升。在部门联动方面,配合力度有限,工作衔接还存在漏洞,监管信息共享不畅,信息化监管手段有待进一步提高。

特殊食品监管 “点”在哪里?✦

“十四五”规划已经开局,特殊食品安全也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如何确保特殊食品“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是特殊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基点”。

要紧紧围绕企业主体责任“点”。安全的食品是“产”出来的。生产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落实主体责任、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底线”是生产企业最基本的出发点。要增强法制意识,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法律意识和自我管理水平,提升食品安全自查自纠的水平;要提高企业食品安全风险自管自控能力,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防、早处置;要严格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控、产品严检、市场严管,全力保障特殊食品质量安全。

要紧紧围绕部门监管责任“点”。安全的食品也是“管”出来的。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牢固树立“特殊食品是食品工作重点中的重点”的理念,这是服务特殊食品行业的中心点。要加强监管人员业务培训学习,提升业务水平和监管能力,要按照特殊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办法,坚持问题导向,实施风险管理;要坚持底线思维,强化监管措施,落实检查职责,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要按照属地监管原则严格落实各级监管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安全底线和不发生侵害群众利益的廉政底线。

要紧紧围绕共建共治共享“点”。安全的食品更是“治”出来的。特殊食品从生产到经营涉及面宽,“点”多“线”长,治理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企业应组织媒体、消费者走进企业,了解特殊食品的生产状况和质量保障措施,提振消费信心;行业协会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技术人才引进、管理经验分享、风险防控研究上“搭台唱戏”;行业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在行业管理、政策支持、信息共享上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专家学者要加强新产品研究,推动校企合作,推进成果转化,让生产企业在创新中不断发展;新闻媒体要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帮助指导企业规范发展。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自治、社会监督的共治、共建、共享格局。

求木之长,必固其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源。唯有了解“特”、掌握“软”、把住“点”,才能把特殊食品真正监管好,才能切实把“一老一小”这牵动人心的民生问题解决好。只有立足高质量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化质量提升,夯实主体责任,提高监管能力,推进共同治理,才能真正确保“一老一小”舌尖上的安全,促进特殊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特殊食品监管处 向军供稿)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西西新闻”新华号

版权所有 © 上海冬泽特医食品有限公司    沪ICP备1500635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