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中电解质补充中国专家共识
1.背景与意义
•电解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维持渗透压、酸碱平衡及细胞代谢的核心物质。
•在住院患者中,因疾病因素,电解质紊乱常见,严重影响疾病诊治及患者预后。•通过规范肠外营养中电解质补充,避免电解质紊乱,保障患者营养与代谢支持效果。
2.共识制定流程与方法
2.1 适用对象•面向重症医学、急诊医学、内外科、药学等领域的医务人员,涵盖各级医疗机构。
2.2 方法学
•循证依据:结合国内外最新指南及循证医学证据。
•指南制定工具:参照WHO指南及AGREEⅡ编写原则,采用GRADE分级方法对推荐意见的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进行评价。
2.3 文献检索策略•数据来源:国际及国内数据库,如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涵盖“电解质”、“肠外营养”等相关术语,时间范围从建库至2024年4月30日。
3.电解质补充的核心问题与推荐
共提出13个问题和26条推荐意见,重点内容如下:
3.1 电解质监测
•问题1:PN治疗前是否需要监测电解质水平?
推荐意见1:住院患者在PN治疗前至少检测一次电解质水平(如血钠、血钾、血镁、血钙、血磷),尤其是营养不良或重症患者。(证据强度:B;强推荐)依据:电解质紊乱可能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死亡率,尤其是重症患者。
•问题2:如何预防再喂养综合征(RFS)?
推荐意见2:对所有营养不良患者进行RFS风险评估,针对高风险患者密切监测电解质水平,预防性补充钾、镁、磷酸盐及维生素B1。(证据强度:A;强推荐)依据:RFS常发生在营养治疗启动后的72小时内,高危患者需在营养支持前后密切监测。
3.2 针对特定疾病的电解质补充
•心力衰竭患者
推荐意见8:限制液体摄入总量,适量限制钠摄入量,同时补充多种电解质。(证据强度:A;强推荐)
依据: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和电解质紊乱,液体潴留需控制以避免加重病情。
•术后短肠综合征(SBS)
患者推荐意见10:PN中加入稳定期所需电解质,避免单独输注,减轻患者负担。(证据强度:A;强推荐)
•新生儿
推荐意见22:PN中需包含钠、钾、镁等基础电解质成分,并依据胎龄及出生体重调整剂量。(证据强度:D;弱推荐)
依据:新生儿代谢与肾功能发育未成熟,标准化PN液更具安全性。
•肝肾疾病患者
推荐意见17:慢性肾衰竭患者血钠浓度应维持在136~145 mmol/L;血钾及血磷水平需个性化调整。(证据强度:C;推荐强度:强推荐)
3.3 PN中电解质制剂的配伍与使用•
推荐意见24:推荐使用“全合一”营养液方式,将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与电解质制剂混合后输注,减少操作风险及药物不兼容性。(证据强度:A;强推荐)
•推荐意见25:一价阳离子浓度应<150 mmol/L,二价阳离子浓度应<5.1 mmol/L,避免脂肪乳“破乳”。(证据强度:A;强推荐)
4.电解质补充的实际问题与解决方案
•单一制剂不足的问题:常规等渗电解质制剂难以满足患者全面需求,多电解质复方制剂可有效弥补不足。
•配伍禁忌:不同电解质间可能产生沉淀或相互作用,需严格按照配制要求操作。
5.特殊人群的关注
•新生儿:钙磷比例需保持在0.75~1.00范围内,保障骨骼发育与血钙稳定。
•重症患者:监测炎症指标(如CRP)与电解质水平,确保补充剂量精准。
•创伤患者:预防性补充电解质有助于组织修复与创伤愈合。
6.总结与未来展望
•本共识在参考国际指南基础上,结合中国临床实际,提出科学、实用的电解质补充策略。
•未来需继续完善PN电解质补充的个性化方案,推动更安全、高效的临床实践。
素材来源网络,如侵删
- 2款罕见病特医食品通过注册... 2025-01-23
- 近日,两款分别适用于苯丙酮尿症、甲基丙二酸血症和丙酸血症罕见病患儿食用的特医食品获得产品注册,实现国产产品零的突破,有利于提升罕见病...【详细】